推广 热搜: 碳排放  风光基地  2022  碳中和,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  双碳  北京冬奥会  冬奥会 

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2022-10-03 碳指数2380
核心提示:同时积极建立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能力,披露 ESG 信息以带动整体行业信息 透明度提升,并积极发挥股东作用,推动被投资企业提升 ESG 表现。 六是提高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中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水平。落实《对外投资 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指导投资机构遵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监 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对外投资中所应遵循的环境气候标准。行业协会和研究机 构可协助开展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 七是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确保碳市场有效发挥引导资源向低碳活动配置 的作用。新的碳市场监管机制应该
 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过去几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产生了 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但是,与碳中和目标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体 系还面临着若干挑战。我们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充分参与低碳、零碳建设,有效防范气候相关风险: 一是以碳中和为约束条件,修订绿色金融标准。建议参照《绿色债券项目 支持目录》(2021 年版)的做法,按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以及“对任何可持续目 标无重大损害”原则,在绿色信贷统计标准、绿色产业目录中剔除化石能源相 关的高碳项目。未来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界定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也应该 强调同样的原则。 二是指导金融机构对高碳资产敞口和主要资产碳足迹进行计算和披露。建 议金融监管部门在明确界定棕色资产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 信息披露,其中应包括金融机构持有的绿色、棕色资产信息及相关资产的碳足 迹。可根据国内机构的能力,分阶段逐步提高对碳足迹相关环境信息的披露要 求。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强化能力建设。建议金融监 管部门和金融企业开展前瞻性的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和情景分 析。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也应组织专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能力 建设和相关国际交流。金融监管部门可牵头组织宏观层面相关风险分析以研判 其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并考虑逐步要求大中型金融机构披露环境和气候风险 分析的结果。 四是围绕碳中和目标,建立更加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在落实“碳 减排支持工具”的过程中,建议关注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明确贷款用途的界定, 包括符合投向的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贸易融资等贷款品种;二是出台碳减排 工具信息披露标准,围绕碳减排贷款,明确如何测算其带来的碳减排量,指导 金融机构制定可操作和可追溯的测算方法和披露流程;三是选择合格的第三方 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供商业银行选择,或给出第三方机构需符合的标准。 除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之外,还可以考虑将较低风险的绿色资产纳入商业银行向 央行借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在保持银行总体资产风险权重不变的前提下,降 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提高棕色资产风险权重。 五是鼓励主权基金开展 ESG 投资,培育绿色投资管理机构。建议外汇管理 部门、主权基金和社保基金继续加大可持续投资的力度以引领社会资金参与, 方式包括按可持续/ESG 投资原则建立对投资标的和基金管理人的筛选机制等。同时积极建立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能力,披露 ESG 信息以带动整体行业信息 透明度提升,并积极发挥股东作用,推动被投资企业提升 ESG 表现。 六是提高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中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水平。落实《对外投资 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指导投资机构遵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监 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对外投资中所应遵循的环境气候标准。行业协会和研究机 构可协助开展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 七是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确保碳市场有效发挥引导资源向低碳活动配置 的作用。新的碳市场监管机制应该被赋予设计、筹建和统一监管碳现货市场和 碳衍生品市场的责任,其监管原则转变为:通过确定合理的碳总量控制机制, 使得碳价格与碳中和目标相一致,以引导所有企业(不仅是控排企业)积极减 碳、进行低碳投资;构建有金融资源充分参与、有流动性的碳交易市场和衍生 品市场;有效管理碳交易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和其他风险;建立碳价稳定 机制,防范在极端情况下碳价的大幅波动。
图片13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碳中和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碳中和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