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互补型光伏电站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模式。5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电站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总装机容量100兆瓦,设计布置24个发电单元,合计安装18.5万余块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电站与中国第一大潮汐发电站互补,综合利用太阳能与潮汐能,形成“日月同辉齐发力、水上水下齐发电”的场景。
近年来,光伏电站以其清洁低碳、良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优势获得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装机容量排名第四位的电源形式。但光伏发电也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即夜晚及无光天气导致的间歇性发电,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平稳运行与发电效率。
因此,找到与光伏发电相互补的电源,可以有效平抑间隙性发电对电网的冲击,于是近年来“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等互补型发电获得业界关注。而位于浙江乐清湾的这座潮光互补光伏电站,更是开创了光伏与潮汐完美协调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立体式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冯树臣表示,这一电站开创了潮汐与光伏协调、“水上水下齐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不仅有效挖掘拓展了利用空间,更有效助力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据了解,该电站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现少人、无人值守。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总经理唐坚表示,我们开发建设了生产数字化平台,依托透明数据,建立了风光设备健康预警模型,可以快速远程诊断。目前模型准确率超过了85%,实现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转变。设备运维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力保障了电站经济效益。
按照积极打造智能化发电项目的建设思路,该电站同步配套建设安装5兆瓦时储能设备,是浙江省首个实现“光伏+储能”联合一次调频控制技术的新能源电站。电站充分利用储能系统能量的充放电置换,以及毫秒级的功率快速响应特征,使其从“适应电网运行”有效转变为“支撑电网运行”,平均调频效果可达95%以上,平均响应滞后时间可达200毫秒以内,大幅超出国家标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创新的建站模式和技术前瞻性,为后续新能源场站的开发建设和局部电网提升安全稳定提供示范和参考。
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投产后,在运行期20年内,年平均发电小时数1092小时,年发电量超1亿度,可满足约3万户城镇居民一年的家庭用电需求,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1654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479吨,为地方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