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园区、低
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新概念、新模式不断出现。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相关概念认
识持续深化,建设重点更加聚焦,标准愈发清晰。
绿色园区是以循环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工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通过模拟自然系统的循环路径来建立产业系统中
的循环途径。构建园区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生态产业链网关系,形成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整个园区
内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建立低碳、清洁、和谐社会环境关系的新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生态工业园区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
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
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
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
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ISC(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发布《低碳园区发展指南》,将低碳
园区定义为:在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前提下,以系统产生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经
济产出,以实现土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总量作为核心管理目标的园区系统。
聚焦到碳排放目标,低碳工业园区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以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
和管理低碳化为发展路径,以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为支撑,以增强园区碳管理能力为手段的一种可持续的
园区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近零碳园区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的同时,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
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区域内碳排放快速降低并趋近于
零的园区空间,其经济增长由新兴低碳产业驱动,能源消费由先进近零碳能源供给,建筑交通需求由智慧低碳
技术满足,持续演进并最终实现“碳源”与“碳汇”的平衡。
零碳智慧园区是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精准
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消减过程,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
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
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综合梳理相关园区概念,结合业界对于零碳智慧园区的不同认知,我们认为零碳智慧园区是在“双碳”背景
下,历经低碳、近零碳的动态演进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持续优化迭代,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一种
园区发展模式。零碳智慧园区相较于近零碳园区要求更为苛刻,是指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减排
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零碳智慧园区对多元分布式能源体系进行升级,构建多能
转换、多能互补、多网融合的综合协同能源网络,基于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园区碳排放等数据的全融合,赋能
园区全面减排,降低园区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量。同时结合碳捕捉、碳吸收、碳交易等方式抵消园
区内剩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园区零碳排放。实现根本上应从控制碳排放和加大碳吸收两方面入手,同时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智慧管控。首先,控制碳
源,从能源、生产、交通、建筑、生活等方面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生产模式、使用绿色可再生 能源、发展低碳
负碳技术、倡导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其次,加大碳吸收,发展生态碳汇、碳捕捉与封存等 技术。此外,建立
碳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优化配置,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同时,打造零碳操作系 统,汇聚园区内水电、
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各类能源数据,实现园区能源智慧管控。
念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