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风光基地  碳排放  碳中和,  2022  碳达峰  2025  双碳  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  冬奥会 

碳中和贡献力模型

   2022-03-27 1890
核心提示:双碳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降碳、低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和使用。因此我们选用企业减排技术方面的布局使用情况来反应企业对碳中和的贡献力。
 

 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为评价各能源企业碳中和贡献力,本报告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以下简称“AHP”)的综  合评价法构建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模糊运算法则,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对定量指标做映射处理,以进行综合排名。模型构建思路具体如下:

 

首先,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多级指标体系,该体系将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涵盖企业碳中和从战略到碳吸收取得的成绩等多方面评价。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发挥AHP方法规范化、数量化、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优势,结合行业内专家意见对多级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获得权重。

 

 

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法,根据专家意见将定性指标做定量化处理、定量指标做映射处理,转换为评语集对应的隶属度分布。在此基础上使用AHP获得的权重得到企业最终隶属度,与评语集对应的数值集运算后可得到碳中和贡献力最终得分。

 

3.2 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选取思路

 

为确保能源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有效,在进行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中, 本次报告严格遵循构建指标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原则,并且不断完善选取指标的基本步骤,以期有效地提升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3.2.3 碳中和贡献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本次报告能源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置:

 

(1)碳源减排和碳汇吸收贡献力

 

(2)企业碳中和行动方案贡献力

 

(3)企业减排技术贡献力

 

(4)企业碳金融贡献力

 

(5)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力

 

能源企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是对能源企业碳减排碳吸收贡献力,碳中和行动方案贡献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去粗取精,最终得出整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构建指标体系的思路如下:

 

(1)将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尤其是企业低碳绿色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进   行搜集整理,并结合企业特点初步选定评价指标。

 

(2)在初步选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解释、筛选,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和相关专业部门调查,删除与双碳目标不相关的指标,最终确定碳中和贡献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片138

图 8 指标体系准则层

 

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现阶段碳源减排和碳汇吸收、未来企业政策布局、未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碳金融体现了对未来碳中和大计的贡献力。此外,考虑到候选的500强能源企业细分领域差异、地域差异、企业结构差异,加入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力对企业碳中和总体贡献力评价做修正,以期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应企业碳中和贡献力。

 

选定相关指标后,对这些指标按梯度赋值、打分。如图8所示,指标体系准则层的顶部是碳减排和碳汇吸收贡献力,在指标体系中拥有较大权重,两脚是碳金融和技术,代表着经济技术双支撑,两翼是行动方案和社会责
任。

3.2.3 指标具体解释

 

(1)碳源减排和碳汇吸收贡献力

 

对能源企业来说,在碳源部分的减排力和在碳汇部分的吸收水平可以最直接地反映该企业的碳中和贡献力,是模型中首先考虑的碳中和贡献力指标。

 

1)碳减排水平:通过企业的年度碳减排量进行评价,反映碳减排带来的贡献,以年度二   氧化碳减排当量(吨)为单位。

 

2)碳吸收水平:通过企业碳汇项目(如森林碳汇)进行评价,反应碳吸收带来的贡献,如全年义务植树株数和生态保护林建设状况等。

 

示例:中石化完成全年植树造林170.3万株,实现了17,0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

 

(2)企业碳中和行动方案贡献力

 

实现碳中和是一个跨越当前时间节点的目标,不仅关注现在的贡献力,也应该考虑未来的贡献力。因此我们选用各企业公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来反映此部分贡献力。

 

1)碳达峰时间:根据各能源企业公布的碳达峰时间进行等级评价。

 

2)碳中和时间:根据各能源企业公布的碳中和时间进行等级评价。

 

3)碳中和行动方案:根据各能源企业是否公布具体的行动方案及行动方案的颗粒度进行等级评价。

 

示例: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主要电力企业分别制定了碳达峰时间表和相关具体目标, 并已着手行动。

五大发电集团碳达峰时间及行动方案「1
微信图片_20220327102625

(3)企业减排技术贡献力

 

双碳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降碳、低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和使用。因此我们选用企业减排技术方面的布局使用情况来反应企业对碳中和的贡献力。

 

1)核心技术布局:反映企业减排固定技术(如CCUS)的贡献力。

 

示例:华润电力研发碳捕捉技术,其中广东海丰电厂碳捕集测试平台项目已成功捕集超过10,000吨高纯度二氧化碳。

 

2)清洁能源布局:通过企业主营业务使用或生产的能源类型和能源结构转型情况评价企业的清洁能源贡献力。

 

示例:中国节能致力于以“清洁能源”和“多能互补”为特色的区域联合能源技术的推广与规模化应用,同时在SGG纳米膜层等光伏新技术也有试点工作。

 

3)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企业污染物或废物再回收利用的情况反映其贡献力。

 

示例:协鑫集团,在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三废”排放指标(废 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在光伏铸锭开方生产过程中,经过研发利用无毒无害的可循环利用材料代替泡沫胶,从源头减少危废产生。
图片15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碳中和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碳中和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