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2年。此前,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对“双碳”艰巨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宋青建议推进数智控碳,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碳汇银行”。
第一,通过智慧化管理,在碳中和进程中做加法。第二,通过数字化转型,在碳达峰时间上做减法。第三,通过 “数智”控碳体系建设,在经济发展与治理效能上做乘法。第四,通过改革创新,在碳排放刚性需求上做“除法”。
宋青认为,要做好降碳控碳,不能简单地压减关停,而是要以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来解决灵活性改造、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等系统性问题,做实由“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的减法。
为解决生态产品“变现难”问题,宋青建议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开展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碳金融创新,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碳汇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推进碳融资发展,打开碳资产质押融资、保值增值以及碳汇项目对接碳金融的发展空间,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强资金保障。
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的问题,宋青则建议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纳入政府考核。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路径,加大在建立核算体系、制定核算规范、推动核算结果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加快建立反映生态产品保护和开发成本的价值核算方法,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同时,鼓励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地区先行开展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价值核算,通过市场交易、经济补偿等手段探索完善核算办法,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纳入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