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碳中和  电力  碳排放  分布式光伏  碳汇  电力碳中和  建筑  光伏  分布式光伏发电  碳汇交易 
点击 200回答 1 2022-02-25 10:19

“双碳”目标一周年,碳交易带来哪些机遇?

已关闭 悬赏分:0
 随着一年一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双碳”目标任务的提出正式满一周年。

一年以来,双碳工作在政策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也给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新一年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今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微信图片_20220225101700

碳交易促进能源转型

碳中和目标任务提出一周年 ,最令人关注的事件是全国碳交易正式上线。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能耗和排放大的行业比如电力、交通、建筑等加速去碳化。当前,燃煤发电是我国碳排放最大来源,在碳中和路径下,电力系统需要深度脱碳,到2050年左右实现行业近零排放,非化石能源电力将占总电量的90%以上。有分析人士表示,碳中和的本质是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碳中和的整体路径即“电力行业脱碳,其他行业用电”。

因此,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批纳入交易的是2162家发电企业。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12月1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满百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8494.82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5.14亿元。

交易是手段,履约是目的。碳交易最终是为了通过配额的资源配置达到调节碳排放的作用。随着年底临近,生态环境部在10月下旬发布通知,督促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各地要确保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履约如何理解?比如说,某家燃煤电厂在今年底要履约,由于碳排放量大,届时存在缺口,也就是它的碳排放额度指标不够,因此还需要花钱到碳交易所去买额度。为了节约成本,它可能就会采取使用低碳的能源比如天然气,或加大对风电、光伏的投资,以抵消碳排放。

从碳交易对燃煤电厂带来的改变这一案例可以知道,碳中和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转型,甚至有人说是能源革命。

图片

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

碳交易为什么对于减排如此重要?因为,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可以形成碳价格信号,利用市场实现优化配置。

碳交易并非我国首创。1997年《京都议定书》使得国际碳排放权成为了可以交易的商品,构建了碳交易市场,为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提供了模板。

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目前全球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碳市场。

根据欧盟官网,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排放交易体系,启动于2005年1月1日;2020年EU ETS限制着超过15000家能源用户(主要包括发电站和工厂)和超过1500家航空公司的排放,涵盖了欧盟超过45%的温室气体排放;EU ETS涵盖的排放量在2005年至2019年之间下降了约35%。

《金融时报》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碳交易市场十分活跃,欧盟碳价屡屡刷新历史纪录,从7月底的50欧元/吨到8月底的60欧元/吨,再到11月的80欧元/吨,12已经站上了90欧元/吨。

微信图片_20220225101741

公开资料显示,欧盟碳市场是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最主要的借鉴对象。作为探索,2013年起,我国陆续在深圳、上海、北京、湖北等8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ETS)。首批试点行业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航等八大高耗能行业。

为什么建设碳交易市场能够有效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首先,当碳排放成为一种污染权后,碳排放就变成了排放主体的生产要素,换言之,碳排放将成为生产要素被计入生产成本,任意(免费)排放已成为过去式。

其次,通过排放主体之间的交易,减少整个社会总的排放量;通过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可以增加排放者的生产成本,使其改进生产技术,多研发使用低碳零碳技术;鼓励减排技术高的企业多生产。

比如,针对前述欧盟碳市场创纪录的价格,《金融时报》指出,更高的碳价意味着企业排放成本愈发昂贵,化石燃料的经济性大打折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效益大大提升,如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CS)等。

图片

能耗双控有哪些影响?

碳交易作为中间环节,起到配置的作用,但最终减排还得靠企业自身,而部分企业由于短期利益的诱惑没有及时落实减排任务,因此,在某些地方一度出现了“一刀切”的“运动式减排”。

针对地方上的新情况,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强调科学考核,会议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碳排放“双控”对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机遇?首先,可以刺激企业创新生产工艺,在减碳、固碳、捕碳、用碳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重塑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甚至跨行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与业态,不断增强竞争力。

节能提效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另一个机遇。

国家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在一场活动上指出,节能提效应作为中国能源战略之首。

新形势下,节能增效也被赋予新的内涵。超高能效设备产品、超低能耗建筑、新能源汽车等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是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低碳改造,有助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进而衍生新的产业业态。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转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国际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51.3%。

建筑减排的一个细节是,目前建造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政策纷纷支持和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作为呼应,有条件的房企开始积极使用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等新产品、新技术。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如何实现碳达峰制定了路线图。其中明确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

 

展望

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意味着面对碳排放总量大、高碳发展惯性强的严峻形势,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灵活机制,全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百日之后,随着交易数据以及履约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扩大纳入交易的行业和企业的条件愈发成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明年将陆续把电解铝、水泥这些高排放行业纳入碳排放市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更多高排放行业纳入进来。

“我们正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尽快把符合要求的投资机构纳入全国碳市场。”刘杰表示,投资机构具体入市时间将根据生态环境部安排,从而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碳定价能力与定价效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2-26 17:40
碳中和目标任务提出一周年 ,最令人关注的事件是全国碳交易正式上线。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能耗和排放大的行业比如电力、交通、建筑等加速去碳化。当前,燃煤发电是我国碳排放最大来源,在碳中和路径下,电力系统需要深度脱碳,到2050年左右实现行业近零排放,非化石能源电力将占总电量的90%以上。有分析人士表示,碳中和的本质是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碳中和的整体路径即“电力行业脱碳,其他行业用电”。

因此,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批纳入交易的是2162家发电企业。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12月1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满百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8494.82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5.14亿元。

交易是手段,履约是目的。碳交易最终是为了通过配额的资源配置达到调节碳排放的作用。随着年底临近,生态环境部在10月下旬发布通知,督促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各地要确保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履约如何理解?比如说,某家燃煤电厂在今年底要履约,由于碳排放量大,届时存在缺口,也就是它的碳排放额度指标不够,因此还需要花钱到碳交易所去买额度。为了节约成本,它可能就会采取使用低碳的能源比如天然气,或加大对风电、光伏的投资,以抵消碳排放。

从碳交易对燃煤电厂带来的改变这一案例可以知道,碳中和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转型,甚至有人说是能源革命。


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
碳交易为什么对于减排如此重要?因为,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可以形成碳价格信号,利用市场实现优化配置。

碳交易并非我国首创。1997年《京都议定书》使得国际碳排放权成为了可以交易的商品,构建了碳交易市场,为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提供了模板。

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目前全球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碳市场。

根据欧盟官网,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排放交易体系,启动于2005年1月1日;2020年EU ETS限制着超过15000家能源用户(主要包括发电站和工厂)和超过1500家航空公司的排放,涵盖了欧盟超过45%的温室气体排放;EU ETS涵盖的排放量在2005年至2019年之间下降了约35%。

《金融时报》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碳交易市场十分活跃,欧盟碳价屡屡刷新历史纪录,从7月底的50欧元/吨到8月底的60欧元/吨,再到11月的80欧元/吨,到12月已经站上了90欧元/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