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消费减速提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消费保持减速换档、强度下降、效率提高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8104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减少2.6%;全社会用电量875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9.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清洁化方向转变。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3745万吨,比2015年减少794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40.8%下降到34.1%;天然气占比由10.2%提高到19.6%;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7%提高到7.7%。
2.能源供应保障增强,质量结构显著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稳内、强外、提质的供应格局基本形成,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大港油田、渤海油田增储上产,2020年油气产量3599万吨。北疆电厂二期、南疆热电厂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1328万千瓦增长到1917万千瓦,年发电量由601亿千瓦时增长到699亿千瓦时。净外受电量1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0.1%。深化与上游供气企业战略合作,多方向多气源供气格局基本形成,LNG气化外输能力达到4400万立方米/日。传统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淘汰关停军粮城电厂和静海热电厂共7台86.2万千瓦燃煤小火电,全部煤电机组(含自备)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比2015年下降17.8克标准煤/千瓦时;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分别比2015年提高16.9和10.9个百分点;国六油品升级置换,乙醇汽油推广使用;123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完成。
3.设施体系渐趋完善,协同优势逐步形成。深入推进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调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互济的能源设施集成优势加速形成,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特高压电网形成“两通道一落点”网架结构,500千伏输电网络形成不完全“目”字型双环网结构,通过9条线路与北京电网、冀北电网、河北南网联络,220千伏电网形成六个分区的供电方式。燃气主干管网形成南部国家管网港清线、港清复线、港清三线,北部中俄东线、永唐秦线,国家管网LNG外输C型管线贯通西部的高压管网架构,上游供气企业在津供气管线达813公里,中低压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1219公里,供热管网总长度达3.14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5.14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9%。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电力调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管网天津港、中石化南港两个LNG接收站一期投产运行。实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机组调峰能力达到71.5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