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22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专业致力于...

网站公告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专业致力于零碳能源装置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生产大功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直接消纳氢气,提供完全零碳的电能和热能,当前可广泛就近部署于副产氢发达的工厂,将来部署于氢气管道可达的加氢站、社区和大楼。该产品是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的极佳消纳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利器。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翟先生
  • 电话:010-89580705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新闻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发布时间:2022-03-23        浏览次数:89        返回列表
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发示范
面向碳中和的脱碳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内容:提出基于全国分城市/行业详细排放清单的地区与行业减排进程与成效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脱碳成本模型,并实现应用示范;针对重点控排企业,开发融合多源数据和基于先进算法的分布式企业碳排放数据智能核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碳排放的监管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数据驱动的碳中和转型路径与关键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建成国家碳中和决策支撑系统;集成上述研究成果,在典型区域和城市开展系统的落地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与成效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及指标体系 1 套;构建多维度的脱碳成本模型,并实现示范应用;研发分布式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与核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 套,并被政府管理部门采用;完成国家碳中和决策支持系统,具备“平战结合”的全域管控与决策支持能力,系统应急响应时间小于 6 小时,并被政府管理部门采用,集成以上系统在典型区域和城市示范应用。
面向碳交易检测和监测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代表性排放源和产业技术的升级迭代,开展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持续检测,获得具有产业和技术特征的排放因子集,形成面向碳交易的系列碳排放核算的国家标准;针对国家、省市与工业园区碳排放复杂性和随机性,研究车载走航二氧化碳、甲烷及其碳 13(13C)的同位素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典型区域二氧化碳、甲烷浓度分布以及高浓度区域碳来源监测;研发无人机超光谱温室气体遥感监测设备和反演算法,实现对目标区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多时段米级分辨率水平空间分布遥测,构建融合实测信息的高分辨率大气垂直分布先验廓线数据库;突破红外多波段下高精度、高覆盖率、高时空分辨的多源超光谱卫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联合反演技术,形成典型区域碳排放的点-线-面-区域全方位监测解决方案,发展区域和工业园区碳排放快速精准核算方法。
考核指标:构建代表性行业持续检测体系,形成代表性排放行业排放因子集,形成 8-10 项面向碳交易的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较现有方法精度提高 10%以上;监测体系中,二氧化碳测量范围:380~1000ppm,二氧化碳测量精度 0.1ppm,δ13C-二氧化碳测量精度1‰,甲烷测量范围:0~100ppm;甲烷测量精度 1ppb+5‰,δ13C-甲烷测量精度 1‰;无人机超光谱遥测设备,10ppm~100ppm 空间探测分辨率≤10 米,单格点探测时间分辨率≤10 秒;通过卫星的联合反演算法中,获取每日覆盖率>30%,分辨率为 2 公里×2 公里的甲烷 、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集,形成区域和工业园区碳排放快速精准核算方法体系。
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和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相变吸收剂、非水溶剂吸收剂、复合吸收剂等二代溶剂吸收法碳捕集技术和高效固体吸附法碳捕集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的设计、宏量制备和生产技术研究,开展示范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研发用于直接空气捕集的新型吸收剂/吸附新材料,开发强化吸收/吸附分离的技术和样机,完成技术验证;研发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的可行途径,开发吸附-催化多功能新材料,建立集成工艺,优化过程参数,形成与典型排放源紧密结合的新型碳减排集成方案,完成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吸收法碳捕集关键技术,建设和运行万吨级示范线 1 套,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 90%,能耗小于 2.2 吉焦尔(GJ)/吨二氧化碳;形成吸附法碳捕集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能耗小于 2.1 吉焦尔(GJ)/吨二氧化碳,并建设和运行万吨级示范线;研发并验证具备大规模推广潜力的直接空气捕集技术 1项,创制百吨级样机并实现稳定运行;建立百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验证装置 1 套,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 90%,转化率大于90%。
二氧化碳高值化化学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二氧化碳高效化学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构建高活性、高选择性以及高稳定性的反应体系;探明二氧化 碳高效合成醇酯类化学键断裂重构规律及表界面微观反应机理,阐 明提高碳-氧双键活化的关键因素和传递反应耦合强化机制;探索 新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途径,实现低成本、规 模化应用的技术突破。
考核指标:开发构建新型高效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装置 2-3 套, 建设和运行十万吨级示范 1-2 套,二氧化碳利用率大于 90%,产物 选择性大于 80%,完成新型二氧化碳光电催化转化关键技术验证, 并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监测、评价与控制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面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和安全需求,解决 地质封存二氧化碳潜力、泄漏和力学稳定性等问题。开展主要盆地 -重点区块的封存潜力评估,深化场地与各行业集中排放源的动态 匹配分析;深化二氧化碳在地层及井简内的迁移机制及泄漏规律研 究,研发封存过程大规模高效数值模拟软件;开发集成陆上地质封 存安全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区域与行业封存潜力的评估报告和图集; 完成实际场地千万网格非均质模型高效计算软件及陆上封存安全 评价方法 1 套;形成陆上二氧化碳封存安全监测系统 1 套,地表空 气二氧化碳质量分数遥测量程 2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读数的 2%, 浅层水溶解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监测量程 3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 读数的 2%(20~300 米深度区间),深层水溶解二氧化碳质量分数 监测量程 6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读数的 2%(1500~2000 米深度区间),上述评价、模拟和监测技术需要通过规模万吨级以上、深度大于 1500 米的现场试验进行检验。
碳负排放的生物质综合精炼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体量大、种类复杂和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生物质超微结构解译,建立典型农林生物质结构信息数据库,研究生物质微观结构、区域化学、键合机制在不同预处理环境下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应答机制;研究纤维素酶解过程调控技术及基于纤维素糖利用的连续发酵技术,开展基于微生物集群效应的生物膜催化体系研究,降低发酵周期,提高总糖利用效率,开发面向木质纤维素成分的发酵强化与连续化技术;研究木质素组分的高效改性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解聚的反应规律,开发木质素分离提取及高值材料化利用技术,实现传统生物炼制废弃物木质素的工业示范应用;研究生物质完全拆解系列生物基工业原料产品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生物质利用高效可持续的碳负排放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百吨级秸秆高效预处理示范装置,实现高品质木质素与棕纤维的高效分离,木质素得率≥60%,纯度≥90%(残糖<3%,灰份<5%),混合糖得率≥80%;形成生物质完全拆解单宁、纤维素、木质素、糖、糖醛酸、糠醛、氨基酸、微生物肥等系列生物基产品成套关键技术,生物质原料干物质利用率 100%;建立生物质综合精炼的万吨级示范线 1-2 条,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分布式生物质光热转化制氢或合成气
研究内容:发展利用太阳能全裂解生物质制氢气或合成气的方法,建立全套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转化的集光吸热连续反应装置。具体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的多种来源生物质的预处理方法,高收率低能耗获得能用于太阳能光热转化的混合糖液;开发混合糖液光热转化的光催化剂,将混合糖液全裂解转化为氢气或合成气,并探究糖类碳-氢和碳-碳健的断裂机理和光催化剂表界面微观反应机理。开发太阳能分光谱利用技术,研究高光透性的流动式反应器,建立集光吸热的太阳能光热连续反应系统,实现大规模的糖液全裂解转化制氢气或合成气的工艺流程。
考核指标:形成成套分布式生物质光热转化制氢或合成气技术,建立集光吸热的太阳能光热连续反应系统,日处理混合糖 50 公斤,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时间大于 200 小时。按混合糖计算,当目标产物为氢气时,每吨混合糖的氢气产量不低于 80 公斤;当产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时,每吨混合糖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产量分别不低于 30公斤和 55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