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22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专业致力于...

网站公告
北京航天银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专业致力于零碳能源装置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生产大功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直接消纳氢气,提供完全零碳的电能和热能,当前可广泛就近部署于副产氢发达的工厂,将来部署于氢气管道可达的加氢站、社区和大楼。该产品是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的极佳消纳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利器。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翟先生
  • 电话:010-89580705
  • 手机:13701387856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新闻中心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150        返回列表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五大亮点
政策调整: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
把握国内外氢能
发展关键节点
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机遇期。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
能将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窗口期也已形成。近年政府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并不断加大产
业支持力度,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组成。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
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
利用好氢能先发
优势
北京市氢能全产业链已基本打通,并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市场应用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在氢能供应产业领域,北京是我国石化原料制氢和工业副产品制氢的主要技术方案研制和供给方,电解水制氢的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成熟;储运环节,气态、固态和
液态储运的多数技术瓶颈实现突破,车用气瓶产业化能力较强;加注环节的成套设备供应和建设交付运营能力均已具备;氢能终端应用产业领域,北京的膜电极、双
极板、空压机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环节已基本实现自主化,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炭纸等依赖进口的领域已实现突破,电堆、动力系统全国领先。
前沿领域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液氢核心装备及液氨、甲醇等氢储运媒介等关键技术与零部件均提早启动研发布局。同时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
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3
借力重大示范项
目东风
以冬奥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氢能产业综合示范区等重大示范应用为牵引,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货运示范专
线,加快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同时鼓励重点区域与企业、机构利用现
有资源,打造“氢能小镇”、“零碳园区”。
4
重点布局京北、
京南,协同京津
北京的氢能发展重点区域京北、京南分别承担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职能,同时联通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北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以昌平“能源谷”
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京南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依托大兴、
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承接北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开展全场景应用示范。京津冀
三地产业与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将协同天津、河北实现氢能技术与产业的全球输出。
5
建立平台实现氢
能数据化
建设世界水平的氢能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势,建设高水平氢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实现氢安全及氢能制备、 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建设碳交易中心氢能产业板块